當前位置:首頁 > 文獻

東南大學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2024-12-03 來源:教育部收藏

教育部簡報〔2024〕第54期

  東南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緊緊圍繞“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重要使命目標,聚焦科技成果“不想轉”“不會轉”“缺錢轉”的堵點難點問題,從體制機制、源頭供給、資源集聚等方面著手,不斷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成效,增強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服務社會重大關切、服務產業重大需求的本領能力,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

  健全體制機制,激發成果轉化動力。一是完善機構設置。成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領導小組、知識產權管理委員會,下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聯合辦公室,統籌全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整合科研院、技術轉移公司、資產管理處、資產經營公司、國家大學科技園等部門職能,構建分工協作機制,實現技術轉移高效規范運作。設立大學科技園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作為校內專門二級管理機構,納入學??蒲畜w系。二是優化服務體系。設立科技成果轉化“一門式”服務窗口,提供成果轉化政策咨詢、轉化方案設計服務,受理知識產權轉讓、許可和作價投資等成果轉化項目申請,代理完成校內行政審核、審批等全流程事項。出臺職務科技成果賦權辦法,開展試點工作,明確職務科技成果國資單列管理,創辦或入股企業100%賦權。探索開展股權獎勵,科技成果轉化作價投資70%股權凈收益為科技成果完成人及在轉化工作中作出貢獻的團隊人員所有,30%歸學校所有。成立“東大校友科創轉化基金”(首期1億元),用于投資學校師生和校友成果轉化項目,基金會收益部分持續用于投資、培育師生早期成果轉化項目,支持投“早”投“小”。三是強化政策激勵。將成果轉化列入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可選基本條件,同時將成果轉化列入專任教師年度考核工作量,激發教師成果轉化內生動力。探索出臺橫向項目經費包干制、階梯式管理費和提高勞務費比例等一系列政策,增加科研人員對橫向經費的自主權。針對橫向項目和成果轉化項目,充分對標成果轉化優勢高校人均科研經費,設置院系KPI考核指標,激發院系對成果轉化的重視程度。近五年,學校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等科技成果轉化合同金額76.87億元。

  強化科研攻關,加大科技成果供給。一是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組織團隊圍繞關鍵領域核心技術開展攻關,2024年申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72項,新增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創新2030項目專項3項。圍繞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深地深海等國家戰略科技前沿領域,制定實施戰略性科學計劃和科學工程,引導開展一批引領性、前瞻性的重大項目預研。積極落實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計劃,打造若干碳中和技術創新的戰略科技力量。二是持續強化基礎科學研究。瞄準重大原創性基礎前沿和關鍵核心技術的科學問題,在數學、物理、化學、生命科學、空間科學、深海科學、納米科學等基礎前沿領域和農業、能源、材料、信息、生物、醫藥、制造與工程等應用基礎領域開展研究,大力實施優勢理科攀升計劃,揭牌成立江蘇國家應用數學中心等,2024年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27項,其中創新研究群體項目5項。三是加快推進重大平臺建設。依托學科專業優勢,積極建設“介入醫學工程”國家醫學攻關產教融合創新平臺、極地與極端環境模擬實驗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技術創新中心等一批突破型、引領型國家實驗室和研究基地。積極開展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與新建工作,牽頭建設和依托共建的6家全國重點實驗室順利重組,獲批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級科研平臺達22個。

  集聚內外資源,提高成果轉化效能。一是推動校地深度合作。深化與地方政府合作,與蘇州、常州、南京等簽訂全面科技合作協議,利用20萬平方米科技創新創業載體,服務6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培育1000余家科技型企業,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江蘇)參與建設“節點”高校,充分發揮學校學科優勢,推薦信息通信、生物醫藥等領域科技成果,支撐江蘇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建設。近五年,學?!八募肌狈盏瓤萍汲晒D化合同金額76.87億元,其中在江蘇的合作轉化占學校轉化總金額的65%,支撐江蘇企業立項省重大成果轉化項目278項,獲批金額23.61億元,合作金額位列全省第一。二是加快推進校企協同。強化產業鏈與創新鏈的深度融合,與中國交通建設集團等9家企事業單位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新建東南大學—無錫同惠電子先進功率芯片測試、東南大學—中江國際集團智慧建造等8家校企聯合研發中心。2024年,新簽校企產學研項目616項,合同金額4.61億元,新簽知識產權許可轉讓合同74項,涉及專利147件,獲華為公司“難題揭榜”“火花獎”6項。三是積極拓展國際合作。充分發揮高校國際合作優勢,在移動通信、能源可持續發展、碳中和、AI醫療等方面與海外高校、研究機構深度合作,建成首個6G綜合試驗平臺,率先在全球發布6G白皮書。牽頭建立碳中和世界大學聯盟、中澳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等,聚焦資源環境、綠色科技產業、數字經濟、健康醫療等可持續發展領域開展人才培養和科研合作。

(責任編輯:劉樂)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

国产91成人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