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獻

江南大學以教育數字化賦能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2024-12-04 來源:教育部收藏

教育部簡報〔2024〕第55期

  江南大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和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論述,將教育數字化作為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在整體布局、教學改革、技術支撐、管理服務等方面發力,以教育數字化賦能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推動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

  強化數字化整體布局,完善人才培養體系。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構建培育“江南風格”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教育數字化工作體系,校級層面成立由學校黨委書記擔任組長的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以教務處和信息化建設管理處負責同志為雙組長的信息化工作推進小組,院級層面設立信息工作責任人、數據管理員等,校院定期召開教育數字化工作推進會,為高質量開展學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堅強保障。二是強化政策引領。制定《江南大學“奮進計劃”—數智校園增效計劃》和《江南大學“十四五”(2021—2025)信息化建設規劃方案》等,在數字化智能化校園建設中將“教育教學增效”置于分項目標的首位。在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指導意見中將“深化數智賦能、拓展教學時空”納入可實施、可評測的人才培養目標體系,加強信息化對教育教學全過程的支撐,努力實現教學精準化、學習個性化和管理智慧化。三是完善工作機制。建立健全學校主體建設、企業技術支撐、社會延伸參與的數字化教學轉型推進機制,融入學校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優化學校智慧教學系統、實踐教學綜合管理平臺、專業評估系統、網絡教學綜合支撐環境等運行機制,總結教學、實驗、評價、反饋等教育教學過程中數字化轉型精品教學案例,推進教務數據共享成效追蹤等教育數字化應用探索,努力實現學生—教師、數據—設備、環境—資源的多元交互。學校入選工信部、教育部聯合組織的“5G+智慧教育”應用試點項目并通過驗收,獲評“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優秀學?!?。

  強化數字化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一是制定教育數字化轉型方案。研制“1+2+X”教育數字化轉型方案,“1”即探索智慧教育的一種模式,“2”即打造“智黿”網絡學習平臺、智慧交互式未來教室兩類載體,“X”即開展數字課程、虛擬仿真、數字培訓、數字評價等多元行動,打造以資源為支撐、課程為中心、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網絡學習空間。二是加強數字化課程建設。以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為引領,拓展線上資源在專業核心課程中的應用,升級慕課學習平臺、在線考試系統等,有序開展數字化課程群、數字化教材等教學資源建設專項改革,各學院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開設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不少于5門,學校以教改立項形式建設《營養生理學》《信息可視化設計》等以信息技術支撐的新形態教材8部,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33門。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數字化建設,食品科學與工程等15個課程思政示范專業、《產品創新設計與實踐》等16門課程上線新華網“新華思政”平臺。三是優化數字化專業結構。推動數字化融入“四新”(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項目建設,以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為抓手,加快建設“智能+”“低碳+”等新興學科專業,新增合成生物學、電子封裝技術、智能制造工程等10個專業,獲批教育部“四新”項目23項。開展工科類專業數字化改革,以物聯網、5G、數字孿生等技術推動傳統工科專業轉型升級,賦能新工科人才培養模式變革。

  強化數字化技術支撐,拓展人才培養場景。一是升級信息基礎設施。制定信息基礎設施5年建設計劃,以“六個一”為目標,即,更新一張校園網絡、強化一個數據中心、建好一個數據共享平臺、整合一個校園門戶、形成一套數據標準、完善一套建設運營機制,構建技術創新與教學改革耦合發展的新環境。開展3.2萬個信息點的校園有線網絡大規模升級,實現Wi-Fi6校園無線網絡入室全覆蓋,推動5G校園雙域專網落地,建成一批課堂與實驗室(工業現場)聯動、線上與線下一體教學的新型多功能智慧教室,實現學校424間公共教室智慧化全覆蓋。二是建設互動信息系統。加強課堂教學互動支持系統“江南智教云”建設,建立數字題庫、在線評分、考試數據分析等系統,實現課堂簽到、課堂測驗、課堂評教等功能。打造在線巡課與常態化錄播系統,為開展教學評價、教學回看等提供支撐,現已錄制課程逾1500門、錄播素材逾200TB。三是開展虛擬教研活動。制定數字化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探索建立伴隨式學科教研、數字化教學資源共建共享和校際聯合教研等機制,聯合南京理工大學、東華大學、蘇州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南通大學等高校建設虛擬教研室,不斷提升教師利用數智技術開展教研的能力,已獲批教育部虛擬教研室3個。

  強化數字化協同管理,優化人才培養服務。一是多維評價育人成效。以學習空間、教學互動平臺行為生成的數據為依托,借助“物聯網+云計算”精準采集技術和基于群體特征分析的智能算法,對學生綜合素養開展常態化優勢分析、短板預警和個性建議,建立長周期數字檔案,構建多維度學生成長畫像并形成學情報告,實現各學段全過程的縱向評價和德智體美勞全要素的橫向評價。二是多元支持學生成長。構建以“e江南”為中央平臺的數字化生態支持體系,采取“大平臺+微服務+強互聯”運作模式,優化從招生到畢業的各類服務系統,推進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貫通式培養的數字化建設。積極探索智聯學生一站式服務社區、智慧文體活動數字矩陣、智能小黿在線AI問答系統等數字應用實踐,服務學生多元成長和全面發展。三是多方構建治理體系。推進核心應用系統數據互通互享,初步構建起校務數據治理體系的四大系統,即服務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教學管理與服務系統、服務科學研究的校級科研數據中心、服務學生管理的智慧團學一站式服務平臺、服務師資建設的人力資源管理服務平臺,實現學校中心工作全流程管理與服務的數字化、智能化協同,不斷提升教育數字化轉型育人實效。

(責任編輯:劉樂)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

国产91成人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