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

尺寸教材 悠悠國事

——全面落實教材建設國家事權

2020-01-21 來源:《光明日報》收藏

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 鄭富芝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抓好教材體系建設。從根本上講,建設什么樣的教材體系,核心教材傳授什么內容、倡導什么價值,體現國家意志,是國家事權。這是立足當今中國國情和發展實際,著眼于建設教育強國、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深刻把握教育教學規律和人才培養規律,總結我國教材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做出的重大創新。我們要全面理解其科學內涵和實踐要求,推動新時代教材建設行穩致遠、開創新局。

  充分認識教材建設國家事權的深刻內涵

  教材建設國家事權,內涵豐富、思想深刻,需要深入理解,準確把握。

  第一,體現國家意志是核心要求。教材建設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決定國家的下一代人學什么、信什么,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加強教材建設首先就要體現國家意志,堅持正確方向,弘揚主流價值,幫助廣大青少年學生從小打好中國底色、植入紅色基因,成為擁有中國心、飽含中國情的一代人。

  第二,堅持黨的領導是根本保證。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教材是國家意志在教育領域的直接體現,是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抓手,是解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的重要載體。必須牢牢把握黨對教材工作的領導權,把黨的領導和黨的主張落實到教材建設的各個方面,把好育人育才的重要關口,使教材領域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

  第三,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是重要使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一代代人為之不懈努力,歸根結底靠人才。教材建設要緊密圍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人才的要求,扎根中國大地,拓寬國際視野,以全面提高質量為目標,以提升思想性、科學性、民族性、時代性、系統性為重點,形成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立足國際學術前沿、門類齊全、學段銜接的教材體系,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提供有力支撐。

  第四,強化政府統籌管理是基本手段。在新時期突出教材建設的國家職責,堅持統籌管理,實行統籌為主、統分結合、分類指導。一方面強化國家層面的統籌指導,另一方面積極落實地方政府、學校的管理職責,建立健全國家主導、多方參與的體制機制,調動各方力量形成教材建設合力。

  堅持教材建設國家事權的基本遵循

  教材建設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求,體現中國和中華民族風格,體現黨和國家對教育的基本要求,體現國家和民族基本價值觀,體現人類文化知識積累和創新成果?!耙粓猿治弩w現”指明了教材建設的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為加強新時代教材建設提供了基本遵循。

  第一,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是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也是教材工作的指導思想。教材作為教育教學的基本依據,是各學科的基本知識規范和知識體系,反映了各學科的一般原理及其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具體實踐。教材在闡述各學科的基本原理時,應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符合馬克思主義關于自然界、人類社會、人類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經驗也應當運用馬克思主義對其進行科學的總結、提煉并形成系統的理論認識,及時反映到教材中去。只有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教材,才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只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教材建設才能方向正確,不會誤入歧途。

  第二,必須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求。這既是對教材內容本身的要求,也是對教材建設工作的要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求,就是要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在具體實際中運用、發展和豐富馬克思主義。對教材工作而言,就是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分析國外的先進經驗、中國傳統教材建設經驗,加強對教材工作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和理論創新,走中國特色的教材建設道路。對教材內容而言,重點是把符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求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全面、系統、有機融入教材中,分學段、按學科層層遞進闡釋好。我們黨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中,形成了從毛澤東思想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這些重大成果,不僅是思想政治領域的重大理論創新,也是億萬中國民眾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的實踐經驗、思想認識和智慧創造的結晶,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智慧,代表了不同歷史時期中國人民的理論深度和精神高度,理所當然應體現到各學科教材中去,使之學科化、學理化,成為各學科的重要理論基礎和思想資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的結合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一個與時俱進的長期歷史過程。教材建設必須始終立足中國實際,及時反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第三,必須體現中國和中華民族風格。不同國家的教材都有各自國家和民族鮮明的特點,古今中外概莫如是。當代中國的教材,應當積極反映當代中國人的精神風貌,反映當代中國實踐的時代成果,同時深刻反映中華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底蘊和民族性格,符合中國語言特點和表達方式。建設中國特色的教材體系,體現中華民族特色,傳承優秀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增強國家認同感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是中華民族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我們自信地走向世界、博采眾長,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氣派的關鍵。

  第四,必須體現黨和國家對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教育,伴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推進,黨的教育方針逐步充實完善。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領域和其他領域一樣,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根本性變革,教育改革發展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用“九個堅持”概括總結了教育改革發展實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熬艂€堅持”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的最新成果,標志著我們黨對教育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集中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教育的基本要求。作為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工作也要體現黨和國家對教育的基本要求,貫徹“九個堅持”,圍繞立德樹人,扎根中國大地,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深化改革創新,服務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

  第五,必須體現國家和民族基本價值觀。教材作為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與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其傳導的價值觀是培養人的重要基礎。教材體現國家和民族基本價值觀,是世界各國的通例。人們往往通過教材來研究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表現、文明傳承、道德要求及價值取向等。因此,我們的教材既要充分反映當代中國的精神風貌和價值觀念,特別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又要充分反映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的重要價值觀念。用國家和民族基本價值觀教育我們的學生,使之繼承好、弘揚好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打牢中國底色,傳承民族基因。

  第六,必須體現人類文化知識積累和創新成果。教材不僅是學術知識的記錄者,也是文化文明的傳播者。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教材建設更不能閉門造車、抱殘守缺,要堅持兼容并蓄、博采眾長,“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好的教材離不開對世界優秀文明成果的借鑒和吸收。我們必須站穩中國立場,堅持“為我所用”,對于西方國外好的東西大膽吸收,不僅要吸收先進的自然科學成果,也要吸收社會科學領域的優秀成果?!绑w現國家與民族風格”與“體現人類文化知識積累與創新成果”不是矛盾的、對立的,而是辯證統一的。立足中國才能放眼世界,放眼世界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中國。

  “一堅持五體現”,既包括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內容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思想傾向、價值取向方面的要求,是對教材國家意志的集中概括。要在教材建設中充分體現這一總要求,既要靠專家個人的自覺努力,更要運用國家力量加強引導和規范。

  貫徹教材建設國家事權的實踐要求

  教材建設國家事權的重要論斷,不僅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而且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此次國家教材委員會印發《全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規劃(2019—2022年)》,教育部印發《中小學教材管理辦法》《職業院校教材管理辦法》《普通高等學校教材管理辦法》和《學校選用境外教材管理辦法》就是貫徹落實教材建設國家事權的重大舉措,是加強統籌指導、強化規劃引領、健全管理制度、加大督促檢查的系統制度設計,下一步的主要任務是抓好落實。

  第一,加強統一領導。加強黨對教材工作的全面領導,有利于整體推動教材建設,提升教材質量,維護教材的科學性和嚴肅性,更好地貫徹和體現國家意志。中央成立國家教材委員會,教育部成立教材局,是加強統一領導的重大舉措。國家教材委員會成立以來,統籌推進全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從教材規劃、管理制度、工作機制、編審隊伍、基礎研究等方面,完善頂層設計,加強審核把關,極大地調動了各方積極性,形成工作合力。下一步要進一步完善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教材管理體制,壓實各方責任,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加強系統設計,推進大中小學教材一體化建設,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教材;完善課程教材體系,貫徹落實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鞏固和加強教材鑄魂育人的基礎性、戰略性作用。

  第二,加強教材建設規劃。教材建設規劃是根據所面臨的形勢要求,針對教育改革和教學實際存在的問題,提出教材建設的階段性目標、工作任務和相應政策舉措,是教材建設的指導性文件。教材建設規劃體現國家意志,重在政策引導,告訴人們教材建設應該“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具有鮮明的導向性。教材建設規劃的研制印發,描繪了近期各級各類教材建設的目標藍圖、工作重點和保障措施,推動教材建設進一步凝練特色,規范秩序,提高水平。下一步要推動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和學校把教材規劃實施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明確各項建設任務責任主體,制定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建立規劃實施年度報告、中期檢查、終期總結制度,確保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舉措落到實處。

  第三,加強教材管理制度建設。教材建設規劃是從政策層面對教材建設進行引導,管理制度則是從規章制度層面進一步明確各級相關行政部門、管理主體、教材編審選用主體的職責。制定印發中小學教材、職業院校教材、高等學校教材三個管理辦法和學校選用境外教材管理辦法,覆蓋大中小學各級各類教材,全面加強教材管理制度建設,解決好“誰來管”“管什么”“怎么管”的問題,著力補齊短板、堵塞漏洞,實現管建結合、以管促建。明確各級相關行政部門的責任,充分考慮各學段各級各類教材的特點,明晰資質條件,提高準入門檻,規范程序標準,完善激勵保障措施。加強政治把關,政治上有問題的教材不能使用,政治方向、政治標準要有機融入教材,不能簡單貼標簽?!八牧喊酥钡捻攲庸芾碇贫然敬_立以后,下一步要抓好管理辦法的落地落實,加強各種配套機制建設,在實踐中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教材管理制度。

  第四,加強督促檢查工作。中央關于教材建設的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各種教材規劃、管理制度,執行得好不好,落實得怎么樣,離不開有力有效的督促檢查。督促檢查是體現教材建設國家事權的重要環節,是促進教材依法管理科學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維護教材建設秩序,營造良好環境,矯枉糾偏、鼓勵先進、懲戒問責的有力手段。加強督促檢查,需要把傳統監督技術和新媒體監督技術結合起來,把定期與不定期督促檢查結合起來,把政府監督與社會監督、專家監督、群眾監督結合起來,形成全學段跟蹤、全領域覆蓋、全過程監測、全天候反應的督促檢查機制。要強化督促檢查結果運用,將督促檢查結果納入相關考核和評價工作指標體系。

  尺寸教材,悠悠國事。我們一定要對國家事權的重要論斷深入領會、準確把握、全面貫徹,推動教材事業蓬勃發展。(本文刊發于《光明日報》2020年01月21日第13版)

(責任編輯:俞曼悅)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 国产91成人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