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

深入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 開創教育強國建設新局面

2025-03-28 來源:《學習與研究》收藏

二十屆中央委員,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 懷進鵬

  2024年9月,黨中央召開全國教育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向全黨全社會發出建設教育強國的全面動員令;10月,印發《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教育系統將深刻學習領悟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定不移抓好貫徹落實,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在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教育篇章中勇擔新使命、彰顯大作為。

  1.準確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深刻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系統科學回答“為什么要建設教育強國”“建設什么樣的教育強國”“怎樣建設教育強國”等重大命題,整體擘畫教育強國建設戰略圖景,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內涵豐富,是指引教育強國建設的綱領性文獻。深入學習領會、全面準確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是教育系統一項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務。

  準確把握教育的“三大屬性”。大會強調,要全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政治屬性,事關“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必須確保我們培養的人始終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社會主義。人民屬性,事關教育的基本立場和價值追求問題,必須促進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戰略屬性,事關教育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必須發揮教育強國建設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功能。這“三大屬性”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本質特征的重大理論創新,是新時代教育發展經驗的科學總結、深化對教育發展規律性認識的重大成果,深刻揭示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的先進本質、鮮明特色、獨有優勢,把我們黨對教育本質屬性的認識提升到新境界,是教育強國建設頂層設計、謀篇布局的“原點”和“靶心”。

  準確把握教育強國應當具有的“六大特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建成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應當具有強大的思政引領力、人才競爭力、科技支撐力、民生保障力、社會協同力、國際影響力。思政引領力,是始終把握正確政治方向、有效塑造青少年價值觀、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的能力。人才競爭力,是人才的綜合實力、競爭實力尤其是拔尖創新人才的國際比較優勢??萍贾瘟?,是有效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并通過科技自立自強有效支撐國家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民生保障力,是有效回應人民群眾對更加公平優質教育需求、有效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能力。社會協同力,是調動央地兩個積極性、有效協調整合全社會資源、形成共同支持教育發展的強大合力。國際影響力,是中國教育的全球話語權、吸引力和在全球教育治理中的引領力、塑造力。

  準確把握教育強國必須全面構建的“八大體系”。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要求,建成教育強國,必須全面構建固本鑄魂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公平優質的基礎教育體系、自強卓越的高等教育體系、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泛在可及的終身教育體系、創新牽引的科技支撐體系、素質精良的教師隊伍體系、開放互鑒的國際合作體系。這“八大體系”,構筑起了教育強國的“四梁八柱”,推動教育體系更加注重系統性、綜合性集成,推動教育組織更加注重開放融合、多元多樣,推動教育發展更加注重胸懷天下、自信自立,推動教育活動更加注重向更加靈活廣闊的自主學習、終身學習延伸。

  準確把握建設教育強國要正確處理的“五個重大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和運用系統觀念,正確處理五個重大關系。一是支撐國家戰略和滿足民生需求的關系。這把教育強國的戰略先導作用和根本價值追求有機統一起來,明確了教育強國建設的戰略重點和最終目標。二是知識學習和全面發展的關系。這深刻把握了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指明了方向。三是培養人才和滿足社會需要的關系。這體現了教育事業發展的實踐要求,有利于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適配性和有效性。四是規范有序和激發活力的關系。這為完善學校管理體系、有效防范化解學校安全風險、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等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五是扎根中國大地和借鑒國際經驗的關系。這要求我們堅定教育自信,把握世界教育強國共性特征和規律,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這五個重大關系,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世界現代化發展、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對人才支撐創新、創新支撐高質量發展內在規律的深刻把握,對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的深刻把握,深化了我們對教育強國建設的規律性認識。

  準確把握建設教育強國的“五項重大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對教育強國建設重大任務進行系統性、整體性部署。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堅定不移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教育對科技和人才的支撐作用,提升教育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培養造就新時代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重要教育中心,充分認識這是教育強國建設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躍升的重要布局,是必須牢牢盯住、確保拿下的主攻領域。

  “三大屬性”“六大特質”“八大體系”“五個重大關系”“五項重大任務”是一個有機整體,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重要論述的豐富發展,表明我們黨對教育規律的認識提升到新高度、開拓了新境界。

  2.深刻認識以教育強國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背景和重大意義

  黨和國家歷來重視教育,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黨的二十大明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這是作為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支撐和引領作用的戰略安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后緊接著部署“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對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作出重要安排。黨中央的系列重大部署,充分體現出教育強國建設以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為重要功能的基本定位。這次全國教育大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之基”,強調建成教育強國是“實現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先導任務、堅實基礎、戰略支撐”,標志著教育在國家現代化戰略全局中的地位作用達到前所未有高度。

  從世界各國現代化發展歷程來深刻理解教育強國建設的歷史必然性。教育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果”,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因”。16世紀以來多個世界科學中心的更迭,無一例外顯示出,教育的優先布局與國家的興盛強大密切相連。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更富有創新能力,能更好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帶來綜合國力持續提升、經濟持續繁榮。世界各國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經濟起步階段小學教育、初等教育是關鍵,進入發展階段更需要中等教育,而走向更強、走向引領、走向創新的時候,高等教育就是一個關鍵博弈點。大學是一個國家最寶貴的財富,因為它能創造知識、傳播傳承知識、把知識轉化為技術創新和商業價值,能培養社會治理所需要的各類應用人才,為社會提供更好更多類型的公共服務。當前我國正從富起來走向強起來,國家的戰略利益、戰略目標決定了國家發展的優先導向,決定了教育強國建設需要擺在優先位置。

  從中國式現代化和教育的密切聯系中深刻理解教育強國建設的戰略性。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對全球秩序和發展格局的深遠影響,面對我國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不斷加快的迫切需求,能不能培養出世界一流人才和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大批高素質建設者,能不能圍繞科技制高點的國際競爭提供支撐,是擺在教育面前的重大課題。這就要求從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的大戰略上辦教育,匯聚一切有利于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要素和科教資源,跑出教育加速度,助力國家搶占先機。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面對人口發展呈現少子化、老齡化、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等趨勢性特征,教育資源布局配置、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高質量教育體系等迫切需要前瞻謀劃,以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更高質量更加多樣的教育需求,使具有不同稟賦和潛能的每一個人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從教育的現實基礎和差距挑戰中深刻理解教育強國建設的緊迫性。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充分肯定新時代教育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格局性變化,指出教育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存在的問題和當前面臨的挑戰,比如,高等教育對國家戰略的支撐力引領力不足,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不足,學科專業和社會需求匹配度有待提高,基礎教育資源配置與學齡人口變化尚未完全適應,教育“內卷”現象依然存在,學校教育與家庭、社會的協同度急需增強,等等。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只有10年時間,時間緊迫、任務繁重。我們要以百年樹人的戰略眼光和百舸爭流的奮斗姿態,全面推動思想觀念、推進方式、規劃方法、評價機制的轉變,更好擔當起職責和使命。

  3.以釘釘子精神推動教育強國建設重大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強調從教育大國到教育強國是一個系統性躍升和質變。這就要求自覺運用科學規律,以綜合集成的系統觀和重點突破的成效觀,注重系統集成、增強協同能力,一體統籌謀劃、抓緊推進急需布局的重大事項、重要改革,把教育強國戰略圖景轉化為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和具體成效。

  夯實育人這一根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不斷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信心,立報國強國大志向、做挺膺擔當奮斗者。一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扎實推進黨的創新理論“三進”,是思政工作的重大任務。發揮思政課主渠道作用,持續上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用好大中小學讀本。目前高校思政課課程方案已經實施了20年,需要整體優化設計、升級為新方案。同時,系統完善中小學思政課課程標準,深入推進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注重運用新時代偉大變革成功案例,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打造一批增進思想認同、引發情感共鳴的“大思政課”。堅持課上課下協同、校內校外一體、線上線下融合,不斷拓展實踐育人和網絡育人的空間和陣地,充分發揮紅色資源育人功能,打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品牌。二要深入推進黨的創新理論體系化學理化研究闡釋。發揮高校學科和人才優勢,深入闡釋黨的創新理論,深刻揭示蘊含其中的道理學理哲理,推動研究成果轉化為相應的學科方向和課程教材。構建以各學科標識性概念、原創性理論為主干的自主知識體系。推出“中國系列”原創教材,打造自主教材體系。三要以身心健康為突破點強化“五育并舉”。落實“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實施學生體質強健計劃,保障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著力解決“小眼鏡”“小胖墩”等問題。持續推進學生心理健康促進行動,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監測預警、咨詢服務、干預處置工作體系。完善學生實習實踐制度,實施勞動習慣養成計劃,培養學生勞動意識。深入實施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強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協同,推進美育浸潤行動,讓學生既具備科學精神、掌握科學知識,又提升人文素養、厚植文化自信。

  強化服務這一導向。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統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這強調的是教育的服務導向。要以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為牽引,著眼提高創新能力,優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學科設置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強化教育對科技和人才的支撐作用。一要加快推動基礎學科和交叉學科突破,從國家重大戰略中凝煉科研方向,突破現有學科路徑發展依賴,打破學科、院系和校際邊界,創新高校有組織科研機制,在協同高效的科研攻關中打造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以重大科研任務引領學科交叉融合再創新,催生新興學科發展,使原創性、顛覆性創新成果和交叉復合的拔尖創新人才競相涌現,夯實國家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的戰略基座。二要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實施好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專項試點,持續推進基礎學科“101”計劃實施,打造一流核心課程、教材、實踐項目和師資團隊。在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國家戰略急需和新興領域,匯聚高水平研究型大學、頭部企業和國家實驗室力量,著力造就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三要分類推進高校發展,按照研究型、應用型、技能型等基本功能,明確各類高校發展定位,建立分類管理、分類評價機制,引導高校在不同領域不同賽道發揮優勢、辦出特色。持續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和優勢學科,培育壯大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四要加快推進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和高等研究院建設,重塑國家大學科技園體系,把企業和產業的問題帶到大學來共同研究并推動轉化。推動高校應用型學科與區域重點優勢產業一體化發展深度融合,開辟振興區域發展新賽道。五要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著眼產業發展和轉型升級對人才的需求,打造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和產教聯合體,實現人才培養質量與經濟社會發展雙提升。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以職普融通拓寬學生成長成才通道,讓不同稟賦的學生能夠多次選擇、終身學習、多樣化成才。

  用好改革這一動力。深化改革是教育強國建設動力之源、活力所在。把政策、制度和組織機制的一體化部署調整作為保障和支撐,圍繞教育強國建設中遇到的繞不開、躲不過的問題,推動觀念更新、工作評價和方法變革。一要深化教育評價改革,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科學的評價導向,統籌實施黨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評價、學校評價、教師評價、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社會選人用人評價等改革工作。借助和發揮人工智能、信息技術的賦能作用,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探索推動加快破除“五唯”頑瘴痼疾的有效路徑和方式。二要把公平融入改革各方面,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促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和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探索各學段學齡人口變化監測預警制度、建立同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制,持續鞏固“雙減”成果,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水平,提高課后服務質量。深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提升終身學習公共服務水平。三要促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全球人才培養和集聚能力,鼓勵國外高水平理工類大學來華合作辦學,擴大國際學術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深化同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合作,不斷提升我國教育國際影響力。

  抓好隊伍建設這一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對教師隊伍建設極其關心、念茲在茲,高度重視師德師風建設。一要實施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不斷提升教師的政治素養,推動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師準入、發展、評價全過程,貫穿課堂教學、科學研究、社會實踐各環節,不斷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二要穩定支持一批40周歲以下優秀高校青年科技人才。實施長周期評價、持續穩定支持,營造心無旁騖、潛心研究的良好生態,引導青年科技人才開展原創性、非共識性創新研究,勇闖科學“無人區”。三要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健全教師教育體系,進一步提升師范教育辦學水平,推動高水平大學開展教師教育,讓更多成績優秀且樂教適教的人才從教。四要優化教師管理和資源配置。針對人口、城鄉結構變化和教師結構性、階段性、區域性短缺問題,創新編制管理,加大教師編制統籌配置,優化學校師生配比和教師崗位結構比例。五要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注重加強教師待遇保障,維護教師職業尊嚴和合法權益,做好教師榮休工作,減輕教師非教育教學負擔,培養造就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建設教育強國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未來可期。我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教育強國的宏偉藍圖一步步變成美好現實,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謝沂楠)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

国产91成人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