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

城鄉一體 均衡發展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就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答記者問

2016-07-12 來源:教育部收藏

  為落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促進義務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近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1.問:請簡要介紹《若干意見》出臺的背景。

  答:義務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國家必須保障的公益性事業,是必須優先發展的基本公共事業,是脫貧攻堅的基礎性事業。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正處于新型城鎮化深入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對整體提升義務教育辦學條件和教育質量提出了新要求。同時,戶籍制度改革、計劃生育政策調整、人口及學生流動給城鄉義務教育學校規劃布局和城鎮學位供給帶來了巨大挑戰。在許多地方,城鄉二元結構矛盾仍然突出,鄉村優質教育資源緊缺,教育質量亟待提高;城鎮教育資源配置不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大班額問題嚴重。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讓廣大農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劉延東副總理就做好城鎮化進程中的義務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把均衡發展作為義務教育戰略性任務,立足我國基本國情,以城鄉一體化發展帶動區域、校際、群體間均衡發展是整體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抓手。為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和均衡發展,著力解決義務教育“鄉村弱”和“城鎮擠”問題,教育部會同中央編辦、發展改革委、公安部、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在深入調研、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反復修改完善,研究制定了《若干意見》,先后經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由國務院印發實施。

  2.問: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需要把握哪些基本原則?

  答: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要適應我國新型城鎮化發展和戶籍制度改革要求,遵循學校教育和學生成長的基本規律,重點把握以下四個基本原則:一是優先發展,統籌規劃。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堅持優先發展義務教育,做到公共資源配置上對義務教育統籌規劃、優先發展和重點保障。堅持城鄉并重和軟硬件并重,科學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二是深化改革,創新機制。深化義務教育治理結構、教師管理和保障機制改革,構建與常住人口增長趨勢和空間布局相適應的城鄉學校布局建設機制,完善義務教育治理體系,提升義務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三是提高質量,公平共享。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把均衡發展和品質提升作為重要抓手,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教育公平,使城鄉學生共享有質量的教育。四是分類指導,有序推進。針對東中西部、城鎮類型、城鎮化水平和鄉村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選擇發展路徑,科學規劃城鄉義務教育規模,保障教師按需配置,引導學生合理流動。

  3.問: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工作目標是什么?

  答:為適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推動教育現代化取得顯著進展,《若干意見》提出了“四個統一”、“一個全覆蓋”和其他有關重點工作目標,即要加快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標準統一、教師編制標準統一、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統一、基本裝備配置標準統一和“兩免一補”政策城鄉全覆蓋,到2020年,城鄉二元結構壁壘基本消除,義務教育與城鎮化發展基本協調。城鄉學校布局更加合理,大班額基本消除,鄉村完全小學、初中或九年一貫制學校、寄宿制學校標準化建設取得顯著進展,鄉村小規模學校(含教學點)達到相應要求;城鄉師資配置基本均衡,鄉村教師待遇穩步提高、崗位吸引力大幅增強,鄉村教育質量明顯提升,教育脫貧任務全面完成。義務教育普及水平進一步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基本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

  4.問:為確保如期完成工作目標,將采取哪些重大舉措?

  答: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針對面臨的突出問題和體制障礙,《若干意見》提出了十項重大舉措。一是同步建設城鎮學校,擴大城鎮學位供給;二是努力辦好鄉村教育,著力提升鄉村教育質量;三是科學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巨k學條件;四是實施消除大班額計劃,基本消除城鎮大班額;五是統籌城鄉師資配置,著力解決鄉村教師結構性缺員和城鎮師資不足問題;六是改革鄉村教師待遇保障機制,實行鄉村教師收入分配傾斜政策;七是改革教育治理體系,提升義務教育學校品質;八是改革控輟保學機制,提高義務教育鞏固水平;九是改革隨遷子女就學機制,建立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十是加強留守兒童關愛保護,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5.問:如何提升鄉村教育質量,補齊鄉村教育短板?

  答:提升鄉村教育質量,要在改善基本辦學條件的基礎上,更加注重軟件建設,關鍵是穩定鄉村教師隊伍,吸引優秀教師到鄉村從教。對此,《若干意見》按照軟硬兼顧、重在軟件的原則,著力提升鄉村教育整體辦學水平。

  一是著力提高鄉村教師工資收入水平。落實并完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邊遠艱苦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因地制宜穩步擴大實施范圍,按照越往基層、越往艱苦地區補助水平越高的原則,使鄉村教師實際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同職級縣鎮教師工資收入水平。健全長效聯動機制,核定義務教育學??冃ЧべY總量時統籌考慮當地公務員實際收入水平,確??h域內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

  二是健全鄉村教師職業發展保障機制。研究制定縣域統一的義務教育學校崗位結構比例,完善職稱評聘政策,逐步推動縣域內同學段學校崗位結構相協調并向鄉村適當傾斜,實現職稱評審與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銜接,落實中小學教師職稱評聘結合政策,確保鄉村學校教師職稱即評即聘,并將符合條件的邊遠艱苦地區鄉村學校教師納入當地政府住房保障體系,吸引優秀教師向農村流動。

  三是切實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針對鄉村小規模學校實際,定向培養能夠承擔多門學科教學任務的教師,同時在鄉村學校開展專題教育、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等課程整合試點。加強鄉村學校校長教師培訓,推動城鄉教師交流,城鎮學校和優質學校教師每學年到鄉村學校交流輪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條件教師總數的10%,其中骨干教師不低于交流輪崗教師總數的20%。積極鼓勵和引導鄉村志愿支教活動。

  四是促進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通過提升鄉村學校信息化水平,全面提高鄉村教師運用信息技術能力,利用信息技術共享優質資源。通過開展城鄉對口幫扶和一體化辦學、將優質高中招生分配指標向鄉村初中傾斜等方式,努力縮小城鄉教育差距。

  五是合理布局義務教育學校。在交通便利、公共服務成型的農村地區合理布局學校,同時,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要通過保障就近入學、建設鄉鎮寄宿制學校、增設公共交通線路、提供校車服務等方式,確保鄉村適齡兒童不因上學不便而輟學。合理制定閑置校園校舍綜合利用方案,并優先用于教育事業。

  六是積極改善鄉村學校辦學條件。逐縣(區、市)逐校建立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臺賬,完善寄宿制學校、鄉村小規模學校辦學標準,科學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適當提高寄宿制學校、規模較小學校和北方取暖地區學校公用經費補助水平,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為鄉鎮寄宿制學校提供工勤和教學輔助服務,提高鄉鎮寄宿制學校管理服務水平。

  6.問:如何解決鄉村教師結構性缺員和城鎮師資不足問題?

  答:均衡配置城鄉師資是促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關鍵所在,《若干意見》對城鄉義務教育學校教職工編制核定、配置和管理等環節做出了規定。

  一是合理核定學校教職工編制。要求各地依據義務教育學校教職工編制標準、學生規模和教育教學需要,按照中央嚴格控制機構編制有關要求,合理核定義務教育學校教職工編制。

  二是統籌城鄉師資配置。建立城鄉義務教育學校教職工編制統籌配置機制和跨區域調整機制,實行教職工編制城鄉、區域統籌和動態管理,盤活編制存量,提高使用效益。

  三是全面推進教師“縣管校聘”改革。按照教師職業特點和崗位要求,完善教師招聘機制,統籌調配編內教師資源??h級教育行政部門在核定的教職工編制總額和崗位總量內,按照班額、生源等情況,充分考慮鄉村小規模學校、寄宿制學校和城鎮學校的實際需要,統籌分配各校教職工編制和崗位數量。

  四是嚴禁在有合格教師來源的情況下“有編不補”、長期聘用編外教師,嚴禁擠占挪用義務教育學校教職工編制和各種形式“吃空餉”。

  7.問:如何加快消除城鎮大班額問題?

  答:針對當前一些地方存在的城鎮住區配套學校建設不到位、學位總量供給不足和大班額突出等問題,《若干意見》堅持標本兼治和源頭治理,從保障義務教育學校建設用地、依法落實城鎮新建住區配套標準化學校建設、實施大班額消除計劃和努力辦好鄉村教育等方面開出了“藥方”。

  一是編制城鎮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規劃時,要根據學齡人口變化趨勢、中小學建設標準,預留足夠的義務教育學校用地,納入城市、鎮規劃并嚴格實施。實行教育用地聯審聯批制度,新建配套學校建設方案,相關部門應征得同級教育行政部門同意。

  二是實行“交鑰匙”工程,確保配套學校建設與住宅建設首期項目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對未按照規劃配套建設學校的建設工程,不得發放建設工程規劃核實合格書,不得辦理竣工驗收備案。

  三是要求各省份制定消除大班額專項規劃,建立消除大班額工作臺賬,對大班額學校實行銷號管理,加快消除現有大班額,避免產生新的大班額問題。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

  四是促進生源的合理均衡,避免大量學生集中在少數熱點學校,造成大班額問題。通過城鄉一體化、實施學區化、集團化辦學或學校聯盟、均衡配置師資等方式,加大對薄弱學校和鄉村學校的扶持力度,促進均衡發展,限制班額超標學校招生人數,合理分流學生。

  五是努力辦好鄉村教育,適度穩定鄉村生源,從源頭上減少城鎮大班額現象。

  8.問:如何進一步提升城鄉義務教育治理水平?

  答:健全義務教育治理體系,提升義務教育治理水平,是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重要保障。

  一是完善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監測評估標準和督導評估機制,切實提高政府教育治理能力。

  二是在實行“以縣為主”管理體制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省級政府統籌,完善鄉村小規模學校辦學機制和管理辦法,將村小學和教學點納入對鄉村中心學??己耍訌娻l村中心學校對村小學、教學點的指導和管理。

  三是充分發揮學校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認真落實校長負責制,全面推進學校章程建設,完善學校重大事項決策機制,逐步形成中國特色的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

  四是健全校長和班主任工作激勵機制,根據考核結果合理確定校長績效工資水平,堅持績效工資分配向班主任傾斜,班主任工作量按當地教師標準課時工作量一半計算。

  五是創新校外教育方式,構建校內外教育相互銜接的育人機制。

  六是探索建立學生意外傷害援助機制和涉校涉生矛盾糾紛仲裁調解機制,維護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和師生合法權益。

  七是完善控輟保學機制,落實縣級人民政府主體責任和縣級教育行政部門、鄉鎮政府、村(居)委會、學校和適齡兒童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的控輟保學工作責任,建立控輟保學目標責任制和聯控聯保機制。針對學生輟學原因,有針對性地采取幫扶措施,完善社會救助和教育資助政策,解決個別地區輟學高發問題。

  9.問:如何保障隨遷子女和留守兒童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答:隨遷子女和留守兒童群體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階段性現象,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深入發展,這兩大群體還將長期存在。對于隨遷子女,要堅持積極進取、實事求是、穩步推進的原則,建立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切實簡化優化隨遷子女入學流程和證明要求,提供便民服務,依法保障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公辦和民辦學校都不得向隨遷子女收取有別于本地戶籍學生的任何費用。對于留守兒童,要落實縣、鄉人民政府屬地責任,建立家庭、政府、學校履職盡責,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體系,加強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積極開展心理輔導,促進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強化家庭監護主體責任,鼓勵父母取得居住證的適齡兒童隨父母在工作地就近入學。依法追究父母或其他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責任的失職行為,依法處置各種侵害留守兒童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

  10.問:義務教育工作點多線長面廣,如何保證相關政策措施有效落實?

  答:為確保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各項改革舉措有效落實和工作目標如期實現,下一步將重點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加強黨的領導,落實黨委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加強學校黨組織建設,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二是強化政府責任,全面落實省級人民政府統籌責任和縣級人民政府主體責任,把義務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突出位置,把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作為各級政府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三是加強督導檢查,地方各級政府要加強義務教育工作專項檢查,定期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報告。各級教育督導部門開展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專項督導檢查,強化督導結果運用。發揮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的積極作用。

  下一步,教育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制訂任務分工方案,進一步明確部門責任和路線圖、時間表,召開工作部署會議,舉辦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專題培訓班,制定監測評估標準,開展相關試點,加強督導檢查,推動政策落實。

(責任編輯:忠建豐)
相關閱讀
國務院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

国产91成人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