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8月17日訊 8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給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的大學生回信。連日來,回信在全國高教系統引發熱烈反響,各高校積極組織師生認真學習回信精神,交流討論學習感想。師生們表示,要把回信精神轉化為強大動力,在創新創業實踐中增長知識才干,為祖國發展貢獻力量。
作為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承辦學校,8月15日晚,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組織大賽籌備組工作人員、“青年紅色筑夢之旅”實踐團隊代表和部分師生代表集體收看新聞聯播,并組織召開三場座談會,認真學習回信精神。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黨委書記、校長鄭曉靜說,總書記的回信是在新的發展階段做好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遵循,深刻闡明了高等教育事業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一批批德才兼備的有為人才。學校要把學習貫徹總書記回信精神作為最重要的政治任務,站在國家改革發展的高度、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高度,辦好本屆大賽,為廣大同學了解國情民情、實現創新創業夢想搭建廣闊平臺。
陜西省委高教工委書記董小龍說,總書記的回信情真意切、語重心長,體現了總書記對青年一代的深切關懷和殷切厚望。作為肩負著立德樹人職能的教育部門,我們要將學習回信精神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結合起來,全面貫徹好、落實好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和回信精神,做好“四個服務”,培養有理想、有追求、有擔當的青年一代。
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郝平說,我們要時刻牢記大學使命、砥礪前進。要繼續堅持建設一支品德高尚、業務精湛的“四有好老師”隊伍,做優秀青年的引路人,使青年的個性和才華得以充分發揮;要引領青年樹立遠大志向,帶領他們扎根祖國熱土、立足社會發展和人民的需要,抓住大好機遇,艱苦創業、開拓創新,踏踏實實謀事做人,在時代大潮中展現青春的力量。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表示,中國人民大學的前身陜北公學誕生于革命圣地延安,延安精神所體現的堅定信仰和使命意識始終流淌在一代代人大人的紅色血脈里。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回信精神,扎根中國大地辦學,以創新創業教育為載體,引導廣大青年學子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中國夢激勵青春夢,更好肩負起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
復旦大學今年6月份正式發布了《2020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動計劃》,其核心要素之一,就是通過“2+X”培養體系,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全過程。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說,總書記的回信讓廣大復旦學子振奮,也讓高校教育工作者深感責任重大。下一步,復旦將依托學科綜合優勢,構建優秀人才培養和科技成果轉化支撐體系,使學子們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中實現自身價值。
浙江大學黨委書記鄒曉東說,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十分重視對青年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親自聯系浙江大學,并18次來校調研指導。浙江大學一定按照總書記的諄諄教導,繼續秉承求是創新的校訓,革故鼎新、開物前民,鞏固和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更多的一流創新人才,為早日建成創新型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
武漢大學校長竇賢康認為,大學最重要的職責是人才培養,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不僅是落實立德樹人、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舉措,也是對國家“雙創”政策的積極響應和重要支持。總書記的回信既給當代青年大學生指明了奮斗方向,也賦予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新的時代內涵。
中國美術學院歷來重視青年師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創業教育和實踐育人工作。中國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錢曉芳說,我們相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會實現,青年學子的理想也一定能伴著中國夢的實現而實現。
上海財經大學10年來堅持組織在校生于暑期深入農村開展“千村調查”,先后有1.6萬余名學生參與?!皩W生通過實地調查了解我國農村農業發展情況,‘千村調查’轉化了不少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成果,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創新創業積極性。這也是踐行總書記所說的扎根中國大地的具體舉措?!鄙虾X斀洿髮W副校長、創業學院院長劉蘭娟說。
“在日常工作中,我要鼓勵學生在科研創新中增長智慧,也要引導學生扎根祖國大地,把個人的發展與國家和民族的需要緊密相連,將科研成果轉換為現實的創業項目,用青春書寫無愧于時代、無愧于歷史的華彩篇章?!睆偷┐髮W生命科學學院輔導員李一葦說。
溫州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黨總支書記周榮說:“創新創業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創新創業不是刻板的文字與定義,不是抽象的概念與邏輯,必須要通過了解社會現實、將奇思妙想轉換為現實生活中的產品,激發青年大學生的創造潛能,把先進技術轉化為生產力?!?/p>
揚州大學師生表示,總書記的回信催人奮進,大家要化知識為“雙創”力量,深入基層、走進社會,創造并實現青春價值,勇擔時代使命,把青春夢融入中國夢,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早日實現。(統稿:本報記者 李澈 采寫:本報記者 李薇薇 馮麗 董少校 通訊員 陸婷婷)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