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校園足球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將校園足球作為一項整體育人工程設計推進,著力破除校園足球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在統籌謀劃布局、成長通道貫通、賽事體系構建、要素保障配置等方面系統發力,以校園足球“小切口”服務體教“大融合”,推動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高質量發展。
加強全鏈條規劃布局。一是強化系統設計。建立省級教育、體育和足協三方聯席會議制度,堅持每月面對面會商,凝聚校園足球工作合力。將校園足球綜合改革列為全省教育系統六項重點改革事項之一,成立省、市、縣三級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統籌轄區內校園足球發展工作。成立山東省校園足球發展研究中心,組建專業團隊,負責全省校園足球改革發展政策研究、師資培訓、賽事組織等工作。二是深化體教融合。建立和完善校園足球與足協、職業俱樂部運動員流動和逐級反哺機制,山東省足管中心與濟南市歷城第二中學共建“山東省足球后備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小學、初中、高中三級梯隊,每級梯隊40人左右,通過三級培訓推動后備人才質量穩步提升。加快推進校園足球與青訓體系融合共建,廣泛開展“市隊校辦”,以優質學校教育資源培養“學訓雙優”青少年足球人才。濰坊依托全市168所體教融合示范單位,推進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與中國足協女足青訓中心合作共建,曲阜師范大學、山東理工大學女足隊分別和魯能俱樂部、青島海牛俱樂部簽訂合作協議,共享資源、共育人才。三是加快示范推廣。創建1個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高水平綜合改革試點區(濟南)、2個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人才培養改革試點(濟南、青島),探索建設足球職業學院和新型足球學校,高質量建設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5個、試點縣(市、區)10個、“滿天星”訓練營5個、特色學校2497所,以點帶面輻射帶動校園足球形成良好發展態勢。建立18個校園足球訓練營,依托2個總營地和16市分營地,每年組織5萬余名中小學生開展集中訓練和競賽。
打造全貫通培養體系。一是暢通成才渠道。將省域制度化建設與地方示范性探索結合,全省評定32所優質普通高中為“山東省足球特色高級中學”,在市域內招收足球特長生;鼓勵各地以6:3:1的比例,在小學、初中、高中開展“一條龍”培養體系,允許小學、初中優秀足球人才成建制升學。二是提升培養層次。立足社會發展需求,穩步擴大高校足球人才招生規模。曲阜師范大學等3所高校新設足球運動專業,2024年完成首批招生100人。聚集山東體育教學、科研、訓練和智力優勢資源,擦亮山東體育學院國家足球學院“國字號”招牌,近5年累計招收培養本科及以上足球人才950人。三是創新培養模式。探索體校與體育院?!?+4”校園足球人才貫通培養模式(即體校三年學習后經轉段測試合格的,轉入體育院校開展本科階段學習),省教育廳、省體育局和試點學校建立協同推進機制,2024年順利完成首批20名優秀足球人才招生工作。積極探索各地市特色足球人才培養,菏澤市實施“武術+足球”跨項選材模式,在武校開展足球后備人才培養。
組織全周期足球賽事。一是完善競賽體系。構建包括校內競賽、校際聯賽、區域選拔賽在內的青少年校園足球競賽體系,建成縱向貫通、橫向銜接、規范有序的省、市、縣、校四級聯賽體制。省級層面每年舉辦“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弊闱蚵撡悺ⅰ绑w彩杯”中小學生足球聯賽、山東省中小學生足球夏令營活動及選拔賽、山東省足球特色高中足球錦標賽等賽事活動,每年參與各項足球比賽學生達200余萬人次。二是創新辦賽模式。在全省校園足球競賽體系基礎上,引入“挑戰組”和“爭冠組”升降級競爭機制,形成“下帶普及”和“上促提高”的雙向動力。改變傳統周末辦賽、無人觀賽的窘境,創新“周中主客場制”,打造“最美主場”。在比賽間隙開展特色文化展演,推動校園足球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度融合。三是豐富賽事活動。推動中小學校100%成立足球興趣小組、社團或俱樂部,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足球鍛煉,積極組織開展公益足球賽、足球嘉年華等各類活動。依托山東省校園足球協會,常態化開展中日韓校園足球邀請賽,不斷加強青少年足球國際合作交流。
夯實全要素發展保障。一是強化師資培訓。研制“校園足球教練員課程”,開展等級資格、校園資質、專業能力三位一體師資提升計劃。堅持“內培外引”,探索“專業資質培訓+校園教育課程”培訓模式,加強與“學轉英超”項目等國際合作,近5年來累計培訓校園足球各級教練員2716人,培訓特色學校校長1607人,各市自主培訓足球教師3057人次。引進外籍足球教練16人到中小學任教,選派50余名足球教師到英、法留學。二是強化設施建設。出臺《山東省校園足球發展資金管理辦法》,設立校園足球發展資金,把校園足球場建設納入教育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全力保障比賽訓練需要。5年來累計投入資金25.3億元,新建足球場地4534處。三是強化數字賦能。建設省級校園足球工作大數據管理平臺,涵蓋2129所學校、2108個校園足球隊、15.3萬名校園足球人才信息。其中,賽事服務數據庫實現校園足球賽事注冊管理、賽事報名、成績公布、證書打印查詢等“一站式服務”,教練員共享資源庫實現學校與教練員智能匹配與自主對接,校園足球人才數據庫聚焦優秀校園足球苗子科學追蹤、階段評估和服務保障,校園足球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