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錨定“培養創新人才、提高創新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著力構建研究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努力培養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
堅持黨建引領,加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完善研究生思政工作體系。成立學校黨政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思想政治工作領導小組,出臺鄭州大學《推進“時代新人鑄魂工程”落實的實施方案》《關于加強新時代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等文件,明確思政工作職責分工和推進機制,配齊配強思政課教師和研究生輔導員隊伍。二是加強研究生黨支部建設。創新優化研究生黨支部設置,在研究生科研團隊、學術梯隊、實驗室等設立黨支部的基礎上,在研究生宿舍樓宇成立功能黨支部,孵化培育一批研究生樣板黨支部。抓好研究生黨支部書記素質能力提升,舉辦研究生黨支部書記技能大賽、“100名優秀研究生黨支部書記講黨課”等活動。發揮研究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舉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培訓學校、研究生黨員骨干培訓班、研究生宿舍功能型黨支部骨干培訓班,開展“研究生黨員示范崗”創建,連續舉辦二十屆研究生新生干部培訓學校。三是全方位開展研究生思政教育。連續組織舉辦十三屆研究生德育工作論壇,連續12年舉辦全校思政課教師集體備課會,連續28年開展“重走穆青路”課程思政實踐教學活動。深入挖掘紅旗渠精神等中原特色文化資源,結合學校研制航天服面窗、“阿茲夫定”等身邊事,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結合學科建設組織開展“一學科一品牌”研究生黨建創新項目,組織博士生宣講團深入全校232個研究生黨支部和社會基層社區、企事業單位開展專題宣講。
堅持優化布局,把握人才培養發力點。一是聚焦學科交叉融合培養復合型人才。實施新興交叉學科培養計劃,聚焦重大科學問題、匯聚多學科力量設置九個學科創新中心,構建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一體化機制。成立創傷與代謝研究院、紀檢監察研究院等一批交叉學科研究院,設立研究生招生專項計劃,培養適應未來發展需要的高層次人才。二是聚焦服務國家需求和區域發展培養專業型人才。結合服務黃河等重大國家戰略和中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發揮壩道工程醫院優勢成立卓越工程師學院,推進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搭建水利土木專業協同育人新型產教融合實體平臺,共建校企聯合培養基地240余家,打造校企協同育人模式,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三是聚焦關鍵領域培養戰略人才。以學科方向或重點科研方向為基礎,構建科教融匯的研究所作為研究生培養的基本架構。成立天健先進生物醫學實驗室、中原關鍵金屬實驗室、平原實驗室等科研機構,瞄準科技前沿培養關鍵領域的高層次戰略人才。設立重大科研項目研究生招生培養專項,主動培養能夠創造新質生產力的急需緊缺人才。
堅持完善供給,夯實成長成才奠基石。一是全面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嚴把“入口關”“過程關”“出口關”,提高推免生、直博生、碩博連讀生招生比例。及時修訂研究生培養方案,加強研究生課程建設和學風建設,實施研究生培養過程分流。以教育評價改革為牽引落實“五育并舉”要求,修訂研究生評先評優辦法,實施研究生學業科研全過程縱向評價、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的指標體系。加強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全過程管理,強化相關主體責任,嚴格落實形式審查和學術審核。二是充分發揮研究生導師第一責任人作用。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制定教師師德考核辦法、研究生導師管理辦法,明確導師職責和選聘條件,完善導師考核、獎懲和退出機制。以水資源與水環境、關鍵金屬與先進靶材料等“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為示范,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導師隊伍。每年組織新晉研究生導師培訓,定期組織導師開展教書育人工作經驗交流,全面提高導師育人水平。開展“弘揚踐行教育家精神”師德師風主題教育系列活動,評選教育家型研究生導師典型案例。三是積極探索研究生教育教學新形態。承擔教育部研究生課程建設改革試點,通過基于信息化的研究生課程與教學改革,推動由講授式課程向混合式課程轉變。聯合企業共同開發課程、編纂教材,推行案例式教學。實施在校生海外訪學“雙千計劃”,組織研究生國際暑期學校,提升研究生國際學術交流能力。
堅持系統推進,培養可堪重任生力軍。一是深化研究生教育分類培養。面向知識創新發展需要,以科學性、國際化、學科交叉、課程精簡和碩博貫通培養為原則推進學術學位研究生培養改革。面向行業產業發展需要,實施學業+行業導師“雙聘”制度,評聘行業導師2000余名,打造政產學研用多元協同育人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機制。二是營造良好學術創新氛圍。開辦“嵩陽大講堂”,邀請國內外名師開壇授課。組織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競賽,近三年獲各類全國競賽一等獎35項。依托研究生創新中心,打造“學術與人生”講座、學術沙龍、讀書會、英語俱樂部等學術品牌活動。每年舉辦約200場研究生名師名家講壇,連續舉辦十九屆研究生學術論壇。三是打造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特區。開設“嵩山實驗班”“天健實驗班”“國良實驗班”,打造本碩博一體化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鏈。推動博士生培養與科學研究一體化,依托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平臺,在有組織科研攻關中激發博士研究生創新活力。遴選好苗子按照優生、優師、優培的思路,通過集中學科優勢資源、頂尖導師團隊個性化指導、國內外訪學交流、舉辦研究生優秀拔尖人才培訓學校等方式,培養綜合性復合型拔尖創新人才。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