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科學教育觀念,聚焦保障體系、實踐活動、理論研究、資源供給,不斷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多維立體完善保障體系,筑牢家庭教育“基本點”。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意見》《關于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21—2025年)》等文件,明晰職責任務,將家庭教育工作納入教育評價,構建省、市、縣(區)、校四級家庭教育管理網絡。開展面向全省21個市(州)教研員、德育干部的家庭教育線上網絡教研活動,將“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列入全省各類教師線下培訓項目,提升家庭教育師資專業能力。建立包含1萬余名家庭教育專家、54萬余名志愿者的家庭教育智庫,為家庭教育指導提供人才支撐。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大力推進思政課與家庭教育融合,開展“千師進萬戶”家訪活動,加強家校溝通合作。加強社區家庭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城鄉社區“兒童之家”、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等,建立社區家長學?;蚣彝ソ逃笇Х照军c2.5萬余個,構建覆蓋城鄉的家庭教育服務網絡。
多方聯動開展實踐活動,瞄準家庭教育“發力點”。強化婦聯、檢察院、高校、中小學、社會組織等不同育人主體協同聯動,策劃推出“天府家長‘慧’”等家庭教育公益宣傳示范活動,內容涵蓋育兒知識、家委會管理、心理健康、親子溝通等。通過專家講座、情景展示、互動答疑等形式,加強家庭教育宣傳,引導廣大家長樹立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學習正確的教育方法與技巧。推動多部門聯合組織專家開展家庭建設與服務、家風傳承、親子閱讀、“愛在開端”早教指導、“老校長老教師下鄉家庭教育指導”、弱勢家庭關愛等家庭教育指導活動百余場,形成多部門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推動各地積極探索、不斷總結、大力推廣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有效模式、創新做法和先進經驗,涌現出“家庭教育學分銀行”“校園家教家風館”“社區家庭教育加油站”“親子課堂”“院壩家長會”“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等多個創新實踐做法。
多措并舉推進理論研究,夯實家庭教育“支撐點”。大力推進學科建設,開展家校社協同育人和家庭教育工作專題調研,指導有關高校推進相關學科建設和課程建設,支持西南科技大學等高校成立家庭教育協會,開設家庭教育類課程,開展家庭教育理論研究。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成立家庭建設研究院及家庭教育研究所,開展《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構建與實施路徑》等重要課題研究,著力解決家庭教育深層次問題。指導各地成立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推進家庭教育科學化、專業化發展。指導省家庭教育研究會連續舉辦四屆四川省家庭教育研討會,匯聚學校、家庭、社會育人合力,傳播科學育人理念。舉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家庭教育論壇以及亞洲教育論壇家庭教育分論壇,發布《新時代家庭教育體系化建設50例白皮書》,交流學習先進家庭教育經驗,展示四川家庭教育成果。
多元融合強化資源供給,激發家庭教育“增長點”。持續完善線下課程資源,編寫、修訂《家庭·社會·法治》《四川省新生家長指導》《家校共育指導》等家庭教育指導手冊,指導市(州)、縣(市、區)結合當地實際編寫適應本土特色的家庭教育教材,豐富家庭教育學習內容。不斷豐富線上網絡資源,依托“四川省終身學習”等在線平臺提供免費線上家庭教育課程資源,建立網上家長學校1998個,搭建微信、抖音等家庭教育新媒體服務平臺2923個,廣泛宣傳家庭教育知識,實現“人人可學、時時可學、處處可學”的良好氛圍。聚合“教聯體”場域資源,以學校為圓心、以區域為主體、以資源為紐帶,建設“基地(館、園、單位)+學校+社區+網絡”等形式“教聯體”,鏈接政府部門、學校、街道社區、家庭、周邊社會資源場館等,搭建常態化育人平臺和活動載體,建立紅色研學基地、心理健康機構、安全共護單位、公益關愛組織等各類“教聯體”合作單位3000余家,參與學校課后服務、科學教育、社會實踐等,開展各類活動20余萬場,實現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社區教育有效融合。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