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決策部署,創新實施貢獻度評價改革,強化評價與發展、評價與激勵、評價與服務三個統籌,用活專項評價、綜合評價和績效評價方式,搭建平臺載體,引導高等學校和職業院校堅持戰略導向和需求導向,提升服務能級,促進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更好服務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堅持三個統籌,推動評價與發展同頻共振。一是堅持評價與發展統籌。將貢獻度評價與經濟社會發展、教育發展一體謀劃,納入加快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等教育校地融合發展、教育國際化發展等制度文件,構建教育機構跟蹤管理和第三方評估機制、以績效與貢獻為導向的政府支持機制,遵循科技成果轉化和人才引育規律,開展長周期、連貫性評價。二是堅持評價與激勵統籌。建立以貢獻度評價為參照的政府投入機制和經費保障激勵制度,重點將科研成果貢獻、人才引培貢獻、服務決策貢獻、特色發展貢獻、預期成果貢獻評價結果納入評價范圍,堅持評價結果與項目、經費等資源支持掛鉤。建立人才引育激勵機制,制定實施青年人才和產業人才培訓補貼政策,首批建設的10個重點學科、53個項目,已培養1.2萬名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三是堅持評價與服務統籌。將優化教育服務作為評價工作推進的前提和基礎,建立市委常委對口聯系高校制度,定期走訪、調研和現場督查,聽取高校意見建議。建立校地會商和服務平臺,在高校集中的西海岸新區設立校城融合辦,定期梳理“雙向需求”,為高校和職業學校解決發展中的實際困難。
創新評價方式,建立科學有效評價機制。一是創新專項評價。以產教融合示范學科(專業)建設為依托,實施在青高校服務地方活力評價,按照在青“雙一流”高校、在青省屬公辦普通高校、在青民辦本科高校和在青高職院校四個類型,以促進產教、產才、產科融合為目標,分別對不同類型高校提出創建10個校企協同創新聯合體、10個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10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聯盟的任務要求,推動在青高校3年內培養專業技術轉移人才1000名、本地轉化科技成果數量2000項,增強評價的針對性和引導性。二是用活綜合評價。將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情況納入職業學校辦學質量年度考核評價,其中,高職學校突出產教融合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情況;中職學校將產教融合、社會服務、合作交流等納入考核評價體系,并將組建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等內容列入加分項,提升職業學校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匹配度。三是強化績效評價。建立與績效評價結果聯動的差異化財政支持政策,對評價60~79分的按70%資金額度予以確認支持,60分以下的不予安排資金支持。通過對貢獻度評價數據持續跟蹤分析,適時調整評價指標及權重,動態引導學校在學科專業設置、人才引進、產學研合作等方面調整工作重點和方向。2024年在青高校增設人工智能、碳中和科學與工程等8個青島產業急需緊缺專業,全市24所高等教育機構立項科研項目1933項、創建科研平臺182個,在青科技成果轉化201項、孵化企業345家、簽訂技術合同805項、獲批專利2456項。
搭建平臺載體,發揮貢獻度評價效用。一是以校地融合為目標,搭建校地一體發展服務平臺。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思路,建設集“高教成果展示、創新人才引育、技術轉移轉化、專家智庫建設”于一體的高等教育校地融合服務中心,常態化開展產學研對接和社會服務,促進科技成果落地轉化。針對科技成果轉化難問題,支持在青高校開展概念驗證和科技成果中試孵化,并創新開展訂單式研發,在青公辦本科高校多數都設立服務青島辦公室和技術轉移基地,每年與青島企事業單位簽訂科技項目合作協議1100余項,轉化科研成果400余項。二是以重點學科專業為依托,搭建產學研用合作平臺。以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建設為載體,探索產教融合型城市建設新模式。構建“政府+高校(研究院)+企業”合作模式,以青島產業急需的22個重點學科和50個高職專業為依托,推動50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行業企業組建10個產學研合作聯盟,聚焦青島行業、企業技術需求,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構建產學研合作模式,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發揮學科優勢和科研優勢,針對性地為本地企業技術攻關、升級改造等提供“定向定制”解決方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青島研究院重點在虛擬現實、微納電子、大數據等領域,引進孵化科技型企業16家,駐院企業累計產值近3.7億元。三是以國際合作為引領,搭建中外多元產教合作平臺。探索“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企業+高校”合作模式,成立RCEP產教協同聯盟,推動在青企業、高職院校與RCEP成員國開展多領域深層次合作。探索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多元合作模式,發起成立由我國及相關國家高校、企業、科研機構、社會組織等組成的上海合作組織經貿產教聯盟,聯合開展人才培養、職業培訓、貿易促進、科技創新等工作。2023年以來,共承辦商務部援外培訓項目72期,來自73個國家和地區的2127名學員參加培訓。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