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

不斷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

—— 代表委員熱議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

2025-03-04 來源:《中國教育報》收藏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也是建設教育強國的核心課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堅持不懈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

  《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提出教育強國建設的“八大體系”,第一項就是“固本鑄魂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明確的38項重點任務的第一項就是“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

  代表委員們表示,要全面構建固本鑄魂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推進學校思政教育守正創新,不斷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

  以學理化闡釋強化理論武裝

  理論強,才能方向明、人心齊、底氣足。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征途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旗幟。

  《綱要》指出,“加快構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課程教材體系”“開好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

  在這一過程中,推進黨的創新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尤為關鍵。

  在調研中,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常委蘇華注意到,在推動黨的創新理論“三進”的過程中,一些地方和學校在學懂弄通、學深悟透方面存在差距。蘇華建議:“要加強黨的創新理論體系化學理化研究闡釋,全面推動黨的創新理論研究成果轉化為相應的學科方向和課程教材?!?/p>

  在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們認識到,要抓住學生特點,以經典文獻為依據講出理論的深邃,以發展脈絡為重點講出歷史的厚重,以中外比較為方法講出視野的廣博,以生動實踐為根基講出思想的鮮活,推動課程教學實現從“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轉變。

  “堅持思政課建設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應注重把‘用學術講政治’作為思政課的核心競爭力?!比珖f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校長張政文認為,思政課作為黨的理論武裝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本質是講道理,要求以“內容為王”。必須加強對教學內容的研究,將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作為深化理論研究的重要課題,并將這些研究成果運用到思政課教學中。

  以校內外結合豐富實踐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高度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中,教育引導學生把人生抱負落實到腳踏實地的實際行動中來。

  《綱要》明確,要把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識、社會實踐教育”“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創新”。

  早春二月,江蘇省淮安市暖風陣陣。

  連日來,全國人大代表、淮安市新安小學校長張大冬在為兒童劇《新安旅行團》赴香港巡演一事忙碌。這部時長40分鐘的兒童劇,全部由該校師生出演。

  2021年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新安小學少先隊員親切回信。新安小學牢記總書記囑托,把傳承新安旅行團光榮傳統作為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組織孩子們擔任新安旅行團歷史紀念館的小講解員,開展“小好漢重走新旅路”紅色尋訪,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價值觀塑造。

  “實踐是增強本領的途徑,我們應當以‘在路上’的方式,打造行走的思政課?!睆埓蠖ㄗh,“要打通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的學習通道,通過實境研學、志愿服務、職業體驗等方式,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p>

  河西走廊中部的祁連山北麓,山間的風還裹著寒意。

  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第三中學副校長賀穎春在寒風中走訪調研,積累做好思政教育的素材。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自然融入教學,將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學生心靈深處。”賀穎春建議,“深入挖掘富有地方特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革命故事所蘊含的歷史價值和精神力量。”

  近年來,各地持續完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體制機制,推進實施學生體質強健計劃、學校美育浸潤行動、勞動習慣養成計劃、學生心理健康促進行動……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更加多元,資源更加豐富。

  以數字技術拓展思政場域

  全國兩會召開前夕,高質量啟動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調研座談會在廣州召開。

  會議提出,要“緊密貼近青少年思維方式和生活狀態”“把握網絡時代年輕一代的實際需要”。

  “人工智能的發展是一場重塑文明形態的歷史性變革。如何在智能文明浪潮中,將青少年鍛造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我們必須關注的戰略命題。”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朱松純建議,要充分發揮“AI+X”的優勢,以文理相結合為前提,鍛煉學生交叉學科方向的綜合思維能力。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財經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教研室主任白琦瑞注意到,在短視頻與AI共舞的數字時代,知識獲取方式呈現碎片化、場景化特征,思政教育亟須在新傳播渠道上提質增效。

  “新時代思政課要大膽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如多媒體、網絡平臺等,豐富教學內容呈現形式,使抽象理論變得生動形象?!比珖舜蟠怼P州大學黨委書記丁建寧說。近年來,揚州大學構建“線上+線下+實踐”立體化教學模式,通過“微課視頻+慕課平臺”實現課前預習精準化,將創新理論融入“行走的課堂”。

  ……

  齊心協力、同題共答。代表委員們紛紛提出意見建議,助力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凝心聚力。(本報記者 高毅哲 焦以璇 唐琪)

代表委員一席談

  全國人大代表丁建寧:

  以深厚的理論內涵筑牢思政“金課”根基

  思政課“抬頭率”難題本質上是價值引領與認知需求間的“張力失衡”。破解這一難題,需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與方法論框架下,重構思政課實踐路徑。

  要以深厚的理論內涵筑牢思政“金課”根基。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思政課的基石,應將其深度融入教學全過程,為學生認識世界、分析問題提供科學指引。教師需系統闡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原理,引導學生領悟其思想精髓。同時,要善于通過創新理念、方式和場景,巧妙地化“張力失衡”為“粘力賦能”,全面呈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實踐成就,幫助學生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與正確性。

  全國政協委員蘇華:

  發揮文化育人作用加強職業院校思政教育

  加強和改進職業院校思政教育,要充分發揮文化育人作用,構建思政育人新格局。

  要運用新時代偉大變革成功案例,發揮紅色資源育人功能,拓展實踐育人和網絡育人的空間和陣地。立足新時代職業院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的豐厚營養,充分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教育基地等校內外教育資源,廣泛開展社會實踐、勞動實踐和職業體驗。重點抓好以強國有我、技能報國為核心的職業理想教育,以工匠精神、勞動精神為核心的職業精神教育,以服務人民、回饋社會為核心的職業道德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責任編輯:尹瑜瑜)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

国产91成人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