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關于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將教育數字化作為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狠抓組織推動、基礎建設、應用服務和安全保障建設,加快推動教育數字化高質量發展。
強化統籌規劃,凝聚教育數字化工作合力。一是強化系統設計。編制《山東省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規劃》,理清“1+2+3+N”發展路徑,即建設一張教育專網,打造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和大數據治理兩個平臺,落實智慧教學、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務三項支撐,實施教育云網融合建設、智慧校園普及應用、網絡安全保障等重點工程,為加快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堅強保障。二是完善工作機制。成立省、市、縣、校四級教育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聯合12部門制定教育數字化發展相關實施意見,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明確重點任務、職責分工和保障措施,完善匯聚合力、協調推進工作機制。將教育信息化相關工作納入對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估和對學校的綜合督導評估范圍,發布教育信息化年度發展報告,探索建立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動態監測和第三方評價機制。三是健全標準規范。研制并發布山東省《教育數據管理辦法》《智慧教育示范高校創建標準》等多項文件,分學段制定智慧校園建設標準,把準智慧校園建設應用方向,推動省市一體化平臺建設和數據共享。
強化基礎設施,夯實教育數字化基座。一是升級數字校園。開展數字校園全覆蓋專項行動,全面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提質增效,目前全省實現各級各類學校百兆以上聯網覆蓋率、多媒體教室覆蓋率、數字校園覆蓋率“三個100%”。開展全省教育系統IPv6技術演進和應用創新發展行動,推動全省教育系統網站及應用系統IPv6升級改造。二是推進云網融合。印發指導意見,大力推動省級骨干網、教育城域網、學校校園網提質增容,促進教育云網融合,基本建成省級教育骨干網絡,積極建設開放共享、數據互通、技術集成、應用協同、交互可用的教育數字基座。三是開展示范創建。分批開展“智慧教育示范區(校)”創建工作,支持創建單位在教學模式創新、智慧教學、管理、科研(教研)、服務等方面作出示范,共立項示范區創建單位48個、示范高校創建單位83個。
強化應用服務,推進教育數字化創新實踐。一是加強平臺建設。全域推進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試點任務,升級整合省級教育政務系統,建成“魯教云”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統一門戶,形成基教、職教、高教、學校、教師和學生6大主題數據庫,上線山東省中小學智慧教育等三個在線平臺,以數字化賦能教育教學管理與服務。大力推廣基礎教育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專遞課堂“三個課堂”模式,實現城鄉師生“隔空交流、同屏展示、同師授課”。二是賦能教育治理。設立教育系統數據開放創新應用實驗室24個,建成教育大數據一體化數據中心,共享公安、民政、衛健、住建等部門數據,助力義務教育招生入學“網上辦”、師范類畢業生就業跟蹤核查等事項辦理。著力辦好教育入學“一件事”,推動報名入學實現“全網辦”“零跑腿”。三是創新教育模式。立項教育數字化應用研究基地15個,聚焦互聯網與教育融合等問題,有組織開展智慧教育課題研究、技術攻關?;A教育方面,著力打造數字技術賦能教、學、管、測、評、練等創新應用場景,依托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探索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職業教育方面,建設專業資源庫和虛擬仿真實訓基地,設置大數據技術、區塊鏈技術應用等數字化領域相關專業32個,為產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技術技能人才支撐。高等教育方面,在山東省高校課程聯盟平臺上線共享國家級一流課程204門、省級一流課程866門,有力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
強化安全防護,筑牢教育數字化發展保障。一是健全網絡安全制度。出臺《山東省教育系統黨委(黨組)網絡安全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及考核評價操作指南,制定《山東省教育網絡安全監測預警和信息通報實施辦法》,全面開展網絡安全專項量化考核,壓實網絡安全主體責任。二是強化網絡安全防護。全面升級省教育數據中心安全設備,引入國內優質專業服務力量,加大教育系統網絡出口防護、云防護和安全值守。持續加強網絡安全隱患監測預警、跟蹤處置、季度通報,每年舉辦教育系統網絡安全攻防演練。近三年主動挖掘和及時修復安全隱患5000余起,常態化防護能力進一步增強。三是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深入開展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網絡文明周等活動,舉辦全省教育系統網絡安全專題培訓班,每年培訓學員5000余人,師生網絡安全技能和素養明顯提升。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